近视  — 很多人都知道就是看远处不清楚,但它究竟是如何发生呢?
只需花2分钟把这文章读完,你可以轻松了解什么是近视,轻松摆脱孩子近视加深的苦恼。
正常的视力,看东西时影像会先通过眼角膜,然后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等部位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 下图1的C 点) 。
这时候我们看到的物体是很清晰清楚的。
但是当物体所形成的影像却不是落在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网膜的前方时(下图2的D 点),这时候看到的物体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那要怎样确保物体的影像是落在视网膜上,而不是视网膜前面或后面。

睫状肌决定一切

如下图所示,晶状体位于眼球中间,上下由两条睫状肌抓住。
睫状肌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晶状体的厚度,将远处或近处的物体影像正确无误地焦聚在视网膜上。
当看远处时,睫状肌是处于放松状态,晶状体会变薄,以将远处的影像焦聚在视网膜上。
当看近处时,睫状肌则会收缩紧绷,这时晶状体的形状则会变厚,调整近处影像的聚落点。
睫状肌就是通过这样的放松或收缩的方式来调整看清远近的物体。

当睫状肌失去调节功能时...

试想想,假如睫状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紧绷的状态(看近处),会发生什么事情?
想像不到,那就换个场景吧!
假如叫你将双手举高,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你的手臂会怎样?
当然是会双臂感觉酸痛疲累,麻痹失去活动能力。
睫状肌也一样,当长时间看近处时,睫状肌会一直处于收缩紧绷的情况,导致疲累酸痛,麻痹痉挛。
这时,睫状肌就会失去调节晶状体的功能,导致远处的影像不再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这就是近视的形成。

什么是假性近视?

这种近视是暂时性的,属于假性近视。
称之为假性近视,是因为睫状肌过度疲劳导致痉挛,暂时失去调节的功能。
只要让睫状肌得到充分休息后,就能恢复调节功能,这时又可以看清楚了。

一切都是由假性近视开始

大部分的早期近视都是属于假性近视,只有一小部分是属于先天性遗传性质的真性近视。
基本上,假性近视是因为用眼过度,睫状肌过度疲劳导致。
只要让眼睛适当的休息是可以将视力恢复过来的。
因此当孩子初期看不清楚的时候,需及时进行视力检查,以确认是假性近视或真性近视。
千万不要随意佩戴眼镜或者置之不理,因为这样会变成真性近视。

真性近视又是怎么一回事?

真性近视不是因为睫状肌失去调节功能,而是因为眼轴变长,造成影像焦聚在视网膜前,看远处物体时模糊不清。
那好好的眼轴为什么会变长?它是如何发生的?继续往下看吧!
如下图所示,当晶状体长期处于收缩变厚时(假性近视),会对眼睛产生两种力量。一种是轴向打横的张力,会将眼轴往后撑长。
另一种则是垂直上下的拉力,则会把眼球拉扁,从而间接地把眼轴变长。
眼球经过长时间的拉扁撑长后,从原本的圆球形变成橄榄形,也就是所谓的眼轴变长。(如下图)
下面的图片说明,原本远处的影像应该是要落在视网膜上,但是因为眼轴变长后往后退,影像反而落在视网膜的前端。
这就是因为眼轴变长所形成的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 Vs 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疲累暂时失去调节功能,休息后视力可以恢复正常。
真性近视,则是因为眼轴变长,远处的影像落在视网膜前面,造成看不清楚。
真性近视的伤害是永久性的,眼轴一旦增长后,是不可能缩短变回原来的形状。
也就是说,真性近视后,近视度数只有不断地增加加深,不可能减低恢复正常。
正常人的眼轴是24mm,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就会增加300度。
这时候,唯一能够做的事就是改变用眼习惯,不让眼轴继续变长,以阻止或减低近视加深的速度。
近视度数一旦超过600度,就属于高度近视了。
高度近视会带来很多严重的眼疾并发症。
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些并发症的可怕后果,严重的话,会导致失明。
更多有关高度近视并发症的后果和预防方式,请点击继续阅读: